主題:
醫學新知~林少琳-冠狀動脈血栓再這一世紀之發展
期  數
第十卷第一期
主  題
醫學新知~林少琳-冠狀動脈血栓再這一世紀之發展
附 件
相關聯結
  在100多年前最早由Virchow醫師根據病理解剖之研究提出血管壁之變化、局部血流、及全身血液等因素是造成動脈血栓之原因,這是醫學上最早認識冠狀動脈血栓(thrombosis)為致病之原因,到1912年Herrick醫師提出冠狀動脈血栓與急性心肌梗塞相互關係的報告,此後開始了這方面研究的大門。在1986年之後,由GISSI及ISIS-2研究証實了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及口服aspirin之幼纂A之後由GUSTO及TIMI之研究提出冠狀動脈再灌流之效果。1990年代,有血小板醣蛋白IIb/IIIa之應用,更增加冠狀動脈血管擴張術之幼纂A1996年4S研究提出降低血脂肪之好處,HOPE研究提出使用ACEI之好處,CURE研究提出抗血栓藥物,"clopidogrel",使抗血栓治療進入一個新的境界,在美國紐約的Valetin Fuster醫師認為在未來的10年會有幾個更大的進展,第一是更瞭解血管壁分子生物特性及引發血栓形成之液體因素,其次我們將會發長出新的口服或注射藥物來對抗組織因素factor Xa及thrombin,及同時重視抗凝血及抗血小板治療,第三是應用新發展之影像技術,可使我們早期發現那些病人其有高危險性,使我們對這類病人瞭解更多,將可使他們得到更好的治療。

  1977年Andreas Gruntzig醫師第一次在慕尼黑提出人類之冠狀動脈氣球導管擴張術,之後便在這方面開啟一個新的紀元,不幸的是,Gruntzig醫師在1985年在一次飛機失事的意外事件中喪生,他去逝時只有46歲,使他失去品嚐自己發明果實的機會。Gruntzig醫師引導心臟科醫師進入 "侵入性心臟學(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之世界,在荷蘭鹿特丹的Surruys博士預測未來十年這方面之發展將是成立"心肌梗塞侵入性治療之中心 ",他預測全世界都會逐漸形成三級的轉診中心制度,這些中心將會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做適當之冶療,然後再轉到社區醫院去做後續治療,第二個可能之發展是早期治療冠狀動脈易受傷的粥樣血管斑塊(vulnerableplaque)。這種斑塊底層是富含脂肪及吞嗜細胞(macrophage)。而表面為一層薄薄的帽子,目前的科技可用斷層掃描,用血管內超音波或釵h其他方法來早期診斷這種易受傷的斑塊,他敘述他自己使用血管內超音波加上彩色圖譜來發現彈性纖維圖形(elastography),於是可顯示硬的或軟的斑塊,可測出薄的帽子樣的組織,並證實早期之脂肪斑塊不含有collagen,他們研發出一種方法,可將易受傷之斑塊以三度空間之彈性纖維圖形呈現出來;不過他推測將來或閉O以非侵入性之方法來測出這些易受傷之斑塊,譬如由呼吸界定之三度空間磁振造影圖形,或多切面之電腦斷層掃描,非侵入之影像技術將可發揮一種檢傷分類之弁遄A將病患分類為何者需要內科治療,何者要侵入性治療或外科治療。此外,未來可見到之發展,將是研發出新的血管支架,他提及一種事先浸入藥物之血管支架,這些支架可治療粥樣動脈硬化而減少血管再阻塞(restenosis),他們最近使用一種新的含有藥物之血管支架治療了45位病人,追蹤一年之後,都沒有人產生血管再狹窄。未來十年的另一個大的發展,可能是應用基因學到心臟,其方法是在身體週邊血管取一小段活的血管,將血管內皮細胞放在體外加以培養,之後再將它注射到梗塞區的疤痕組織中,於是可產生新的血管。這種科技在法國巴黎已開始應用到人體,法國方面曾報告有九個病人接受心肌新生成(mycogenesis)之治療,而在荷蘭的Serruysu醫師則開始由心導管技術來治療他們的第一個病人,加起來有十位病人接受這種治療,這些病人都有症狀之改善。
◎回首頁    ◎回上頁

本站最佳瀏覽狀態為800x600之螢幕解析度及IE6.0(含)以上之網頁瀏覽器
Kaohsiung City Medical Association CopyRight@2003
會址 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225號4樓
電話:07-2212588 傳真:07-2156816 E-Mail:ksdoctor@ms3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