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會員園地~黃宗人-梵谷在阿萊城
期  數
第九卷第一期
主  題
會員園地~黃宗人-梵谷在阿萊城
附 件
相關聯結
  筆者和沈柏青教授以及幾位高醫外科同仁去德國漢堡參加醫學會,會後順道前往法國南部普羅旺斯(Provence)一遊,特地造訪阿萊城(Arles,又稱亞耳),一償多年來的願望。被國人所喜愛的畫家梵谷就是在這個地方,在他的人生的舞台上,做最後奮力的演出。我們追尋他的足跡,實地體驗他的內心的感觸,使我們對他的瞭解更深一層。
  他的兩幅以阿萊為背景所做的畫「星空下的咖啡屋」及「安格若瓦的吊橋」,筆者特地去現場造訪,雖然經過一百多年,景物依舊,沒有多大改變,令人感觸良深。
  十九世紀的歐州社會還未能接受梵谷那種以真實但帶有病態的情感來描述他的畫作,他內心的不安很清楚地表現在他的畫裡,因而導致新的畫風,叫做表現派(Expressionism)-極度強調主觀的流派。這種作品的特徵是用種種記號來表現藝術家內心的感觸。
  因此如果要了解梵谷的畫作就必須深入他那不安而紊亂的內心,因為他在畫布所畫的正是他內心的反射。正如他所言:〞存在於藝術裡面的,而且是永遠存在的,首先是畫家本身,其次才是畫〞。
  我們都很熟悉梵谷在他所追求的事業和愛情的路途上,皆遭受失敗這一事實,他對這些失敗的經驗的反應,呈現出生理及心理的異常,加深他和周遭人們的疏遠。如此一來,他更加和社會隔離,他將所有的精力投注在繪畫上,他的怪癖和爆發越來越病態,導致他的精神醫院的住院,最後在37歲的壯年自殺身亡。
  在他的短暫而不平靜的生涯中,僅以400法郎在死前四個月售出一幅畫,叫紅色的葡萄園。雖然如此,他的數量不少的作品,將在往後人類歷史上繼續存在。
  一般藝術愛好者認為梵谷生前遭遇困難,但還算是一位成左熊e家,其實這種認知離事實太遠,因為他所追求的任何職業包括繪畫都是失敗的,在他的生涯中不斷穿插憂鬱、暴行。他的種種孤癖從童年就已顯現出來,使他的一生不斷產生挫折,也因為如此,他的畫並不單單表現視覺上的影像,而是充滿他的熱情、爭扎及夢想。
  梵谷(Vincent van Gogh)於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的Groot-Zundert小鎮,父親是當地的牧師。他小時候,當地的人形容他是一個奇特的、不合群的、具有怪異的舉止,很像一個老人,他的家人也漸漸對他失望了。
  16歲時,他受雇於海牙的畫商,以後也出差到巴黎和倫敦,他很快認識了很多畫家以及他們的畫風。但是他的工作並不成央A最後慘遭辭退。後來一度擔任代用教員及書店職員,後來也無法適任而離開。這個時候他已24歲,急於找尋工作,不得不接受父親的資助。最後為了順從父親的期待,開始攻讀神學,並在比利時的一個礦區,做一個傳道者。他雖然過著非常貧困的生活,但很勤奮地工作。雖然如此,他的上司認為他的傳教方式太過極端,最後也被迫離開這個地方。此時梵谷陷入極度憂鬱,他的弟弟迪奧(Theo)開始長達 10年的資助,直到梵谷去逝為止。
  梵谷回到家裡後,深深地愛上他的表妹琪(Kee,Cornelia AdrianaVos-Stricker),這在19世紀當時的荷蘭社會來講,是很大的禁忌。但琪卻對他沒有什麼感情,他好幾次想去找她,但都不得其門而入。琪的父親好幾次勸阻他,卻絲毫不能動搖他的愛。他甚至一度要脅要將手放在煤油燈火上,也被琪的父親阻止。後來這件事情被梵谷的父親發現,父子之間發生激烈爭吵,這也是導致他們父子間感情裂痕的原因之一。
  他結束了這一段感情之後,投入於繪畫的工作,於1882年,認識了一位妓女叫西恩(Sien,Clasina MariaHoornik),並行同居。他的這一個行為加深了他和家人的磨擦,他的健康情形也惡化,他感染了淋病,一度住院三個星期。他的種種怪異行為越來越嚴重,使想幫助他的人離他而去。他開始穿著襤褸而骯髒的衣服,在街上遇到相識的人也不打招呼,視若無睹,而且離群獨居。他對於困苦的農夫寄予很大同情,這在他的偉大畫作「吃馬鈴薯的人」中充分表現出來。一年之後,他離開了西恩,繼續從事於繪畫的工作,他一度想進入藝術學校接受訓練,但因理念不合而離開。
  1886年他33歲的時候來到巴黎,認識了一些印象派大師,如土魯斯-勞特列克(Toulouse-Lautrec)、高更(Gauguin)、修拉(Seurat)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開始用鮮艷的顏色作畫。後來他也認識了莫內(Monet)、雷諾 (Renoir)、畢沙羅(Pissaro)、德加(Degas),成為印象派畫家一員。梵谷和他們工作兩年之後,他的神經系統開始不穩,於1888年二月離開巴黎來到法國南部的阿萊。
  來到阿萊城的梵谷開始以美麗的普羅旺斯風景為背景作畫,並搬入名為「黃色房屋」裡,希望在這裡成立一個繪畫社區。在這個時期,梵谷非常多產,畫了很多海邊風景(Saintes-Maries-de-la-Mer)以及他的釵h有名的作品(如郵差、Joseph Roulin和他的家人)。在他的般切盼望下,10月好友高更也來加入他的行列。隨著天氣的變壞,在不斷的爭吵後,他們的關係也開始惡化。終於在12月23日梵谷企圖用剃刀攻擊高更但沒有成奶妨寣A他們的關係完全破裂。在失去生存的意義之後,次日梵谷割下他的左耳,將它包在報紙裡,送給他常常拜訪的妓女。他的弟弟迪奧匆匆自巴黎趕來,將他入院於精神醫院兩星期。在1889年當中,他還有數次類似的精神崩潰,後被轉到聖保羅修道院(St-Paul-de-Mausole)。雖然他的精神狀態不斷惡化,在清醒的時候努力作畫,他的作品開始被社會所接受,他有名的「隆河上的星夜」及「鳶尾花」也被展出。
  在葛拉姆遺跡附近,有一座與梵谷息息相關的舊聖保羅修道院(ancien Monnstere de St-Paul-de-Mausole)。這座修道院的歷史可以遠溯至十二世紀。 1790年,修道院在法國大革命的漩渦中被迫解散,建築物被政府沒收,爾後歷經過幾般曲折,最後成為精神病院所在地。如同前述,梵谷最初曾在亞耳市內的醫院接受治療,隨後聽從親切的雷醫師的建議,按照他的願望轉到這所聖保羅精神病院療養。當時的皮羅院長十分體貼梵谷,除了給他一間單人病房之外,還提供他一間作畫的畫室。除了病院中庭之外,還同意他到醫院作畫。根據統計,在住院的一年之間,梵谷總共畫出一百四十七幅油畫、一百二十三幅素描,創作力十分旺盛。
  當梵谷出院遷往法國北部的奧維爾時,將很多作品送給體貼的院長當作紀念。遺憾的是,雖然院長生前妥善保管這些作品,但是院長的兒子卻將這些作品視為瘋子的畫作,將之丟棄破壞。因此這些最能代表梵谷畫作風格的作品,就這樣永遠消失了。如果院長的後代子孫能妥善保存這些作品,其價值將是難以估算的。金錢上的價值另當別論,最令人惋惜的,應該是作品本身的消失。
  聖保羅醫院不對外開放,從醫院外側往東沿著小徑,有一尊梵谷紀念碑,上面記述著「梵谷自一八八九年五月八日至一八九○年五月十六日,在此療養作畫」。再往前走,有一座於十二世紀時完成,羅馬式舊修道院的聖堂,殘留著鐘樓和迴廊。
  梵谷所患的這種兩極性疾病叫做躁鬱症(Manic Depressive Disorder),在從谷底的憂鬱上昇到山峰的狂躁時,病人往往在這個階段會企圖自殺。這種心情的轉變,可以由他最後的作品中的一幅叫「麥田與烏鴉」看出。1890年2月,在一次嚴重的發作之後,弟弟迪奧(Theo)認為將他轉到巴黎就近照顧較為妥當,央請嘉舍醫師(Paul Gachet)治療,梵谷有了很大的進步。五月的時候,繼續在嘉舍醫師的照顧下,被移到巴黎北郊的奧維爾(Auvers-sur-Oisc),在兩個月內一共畫了80幅晝。七月時梵谷的情況不斷在進步,但是迪奧的經濟情況卻惡化,他的小兒子的健康也不很好。7月6日梵谷拜訪他們時,看到他們的窘境非常憂心,認為長期受到弟弟的照顧,是導致現在經濟情況的惡化的原因,而深為自責。7月27日他出外散步時,以手槍朝他的胸部開了一槍。傍晚時他勉強蹣隋a回到他的宿舍,沒有告訴任何人。最後他還是被人發現,被召來的醫師認為子彈無法取出。弟弟迪奧聞訊趕來,發現他坐在床上抽著一根煙斗,在最後時刻來臨時,迪奧爬到床上,將他的頭放在他的手臂裡,他說:「我希望就這樣死去」。文生、梵谷於7月29日凌晨終於離開苦難的人世,葬禮時他的棺木上放滿了他生前所喜愛的向日葵花。他的弟弟對於他所心愛的哥哥的死一直都沒有恢復過來,於 1891年1月25日因健康惡化而去逝,他的遺體最後被葬在他的哥哥在奧維爾的墓園旁邊。
  現今的社會對梵谷懷有很深的興趣與喜愛,很多人認為並非完全是因為他的那些優異的畫作,而是他能夠將紊亂的內心投射在畫布上。例如「隆河上的星夜」這一幅畫,使我們感覺到他既將進入憂鬱的狀態,這個畫是1888年9月在阿萊的作品,現珍藏於巴黎奧賽美術館。畫中所用的深暗顏色,加上一些光線,是他將進入憂鬱狀態的典型畫風,而畫的右下角有一對糢糊的男女,是他的弟弟和弟婦,表現出他對他們的依靠。其他的畫作也有同樣的表現,在他的心情最低潮的時候,他的帆布上是一片黑暗與陰沉,只有一些光線表示一絲的希望。但是假如他在狂燥狀態時,畫布上則充滿亮光及鮮艷的顏色。也因為如此,我們對他的內心深處的了解,遠多於其他的畫家。在我們研究他的這些曠世傑作的時候,文生、梵谷給了我們無與倫比及永續的貢獻。
◎回首頁    ◎回上頁

本站最佳瀏覽狀態為800x600之螢幕解析度及IE6.0(含)以上之網頁瀏覽器
Kaohsiung City Medical Association CopyRight@2003
會址 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225號4樓
電話:07-2212588 傳真:07-2156816 E-Mail:ksdoctor@ms3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