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醫學專欄~林季宏 顧毓琦 龍佛衛-抗精神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文獻回顧
期  數
第九卷第三期
主  題
醫學專欄~林季宏 顧毓琦 龍佛衛-抗精神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文獻回顧
附 件
相關聯結

前言

  在精神科領域中,有致命危險的病並不多見,但是每位精神科醫師都必須知道,但卻並不一定見過的是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它是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中最嚴重、最可能致死之副作用,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有肌肉僵硬、發燒、意識狀態改變、自主神經失調(例如流汗、心搏過速、血壓不穩)、及creatine kinase上升〔1〕。此症候群最早於1956年Ayd FJ發表的文章〝chlorpromazine治療中致死性高燒〞即提及此病〔2〕。1960年法國Delay J亦研究haloperidol引玫之惡性症候群,之後此病被命名為the 〝syndrome malin des neuroleptiques〞〔3,4〕。


診斷標準

  1994年DSM-IV最新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診斷標準如下:除必須體溫升高與肌肉僵硬外,還必須有以下2點或2點以上:流汗、吞嚥困難、顫抖、大小便失禁、意識改變、心搏過速、血壓改變、白血球過多、CK值上升〔5〕。DSM-IV也強調須排除其他會造成發燒或類似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之內科疾病,例如感染、中暑、積重性癲癇(status epilepticus)、內分泌疾病、中毒。而僵直型之精神分裂症特色是肌肉僵硬較晚出現與僵直狀態是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前即已出現,以上二點可作為鑑別診斷之依據〔6,7〕。


發生率

  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的發生率(incidence)近20年變化很大〔8,9〕,起初認為此病很稀少的特異體質疾患,後來引起精神科醫師的興趣而做病歷回溯性研究,其診斷標準放寬,且以系列觀念(spectrum concept)〔10〕及包含非典型之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因此其發生率約在1.4﹪-12.2﹪之間〔8,11〕;但是經過良好設計前瞻式研究發現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的發生率其實很少,約在0.07﹪-0.15﹪,這可能比較接近事實〔12- 14〕。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發生率近年減少,主要因為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變為較保守、能早期發現初期症狀、與減少使用長效型肌肉注射之抗精神病藥物的關係〔12,13〕。


原因與機轉

  造成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的原因包含有所有的抗精神病藥物(含典型的或非典型的)、巴金森病病人多巴胺藥物停用戒斷、服用止吐藥metoclopramide、desipramine、dothiepin、lithium、phenelezine、tetrabenazine與reserpine〔14-19〕,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通常是紋狀體與下視丘多巴胺路徑被阻斷引起,雖然有些與急性多巴胺消耗症候群(acute dopamine depletion syndrome)有關〔14〕,但有些原因則無法以此作解釋。Schibuk及Schachter則提出三環抗鬱劑會升高新腎上腺素/多巴胺比率(noradrenaline/dopamine ratio)的另一機轉〔20〕。而高醫陳正宗教授研究發現抗精神病藥物可引起肌肉之傷害,粒腺體向細胞核貯積及細胞內鈣離子釋放等與肌肉產熱有關之變化,因此認為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之病理機轉是一種肌肉組織細胞疾病,其廣泛組織反應性是抗精神病藥物所導致之異常能量系統的細胞疾病[21]。


危險因子

  造成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的觸發因子有以下幾點: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發生前病人有激躁不安、脫水、肢體被約束、被隔離、一入院即接受較大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有器質性腦症與情感性疾患診斷等〔9,14,22,23〕。但是1997年Sachdev的研究認為鋰鹽、內科與神經科疾病、智能不足等不是危險因子,而發現曾有接受電痙攀療法(ECT)過去史則是另一危險因子〔24〕。


死亡率

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的死亡率約5﹪至30﹪〔25〕。


死亡原因

  1978年Addonizio et al發現115位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個案,13位死亡者中有3位是因為肺栓塞〔26〕。1985年Levenson則報告一32歲智能不足個案因為得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後,出現橫紋肌溶解症與肺栓塞而死亡〔27〕。因為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的病人常常長期不動、嚴重肌肉僵硬與發燒,導致深部靜脈血流減慢、脫水、與血液黏稠度升高,因此出現深部靜脈栓塞與肺栓塞,而橫紋肌溶解症也會加重血液凝固,並造成急性腎衰竭而死亡。


治療

  治療首先要能儘早發現初期症狀、立即停止抗精神病藥物使用、將病患轉至加護病房密切治療、治療脫水、降溫、以benzodiazepines鎮定病患、以bromocriptine或dantrolenee改善肌肉僵硬〔14〕,benzodiazepines中以amobarbital、lorazepam、與diazepam較有效;1991年Davis之研究以電痙攣療法(ECT)來治療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83﹪的病患效果很好〔28〕;另外因病人易有深部靜脈栓塞與肺栓塞,有些學者主張要以肝素(heparin)作抗凝(anticoagulation)治療〔29〕;因為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的病人常常長期不動、且吞嚥困難,須以鼻胃管餵食;若有肺部或其他二度感染可能,則宜加上抗生素預防。


預防

  要預防病患出現抗精神病藥物引致之惡性症候群的方法是避免短期間大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使用、預防病人脫水與電解質不平衡。

◎回首頁    ◎回上頁

本站最佳瀏覽狀態為800x600之螢幕解析度及IE6.0(含)以上之網頁瀏覽器
Kaohsiung City Medical Association CopyRight@2003
會址 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225號4樓
電話:07-2212588 傳真:07-2156816 E-Mail:ksdoctor@ms3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