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狹心症
血管將氧氣與養份經血液輸送至心臟,心臟才能正常收縮。所謂狹心症乃是指供應心臟血液的血管無法將足夠的血液輸送至心臟,造成心臟缺氧的病理狀態。通常血管硬化是最重要之致病原因。
狹心症預後
狹心症病患的預後,並不是每位都一樣。譬如一位心臟收縮弁鄍膨`,僅有一條心血管阻塞的六十歲男性病患,五年的存活率可達百分之九十五,十年存活率亦可達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相反的一位心臟的收縮弁鄐井蚳損,三條心血管阻塞的六十歲男性病患,五年的存活率約為百分之六十,十年存活率約為百分之四十。
我們可以從釵h方面,評估狹心症病患的預後。這包括臨床症狀與表徵、各種非侵入性檢查(如身體檢查、胸部X光檢查、心電圖、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掃描)與心臟導管檢查等。影響狹心症病患預後最重要的因素是病人心臟的收縮弁遄C其他可影響預後的因子還包括年齡、症狀的嚴重程度、其他合併疾病(如糖尿病或腎衰竭等)、心臟缺氧的程度、心臟血管阻塞的部位、與其他的危險因子(如抽煙、肥胖等)。整體而言,心臟的收縮弁鈮U差、年齡愈大、症狀愈嚴重、合併疾病愈多、心臟缺氧愈嚴重、阻塞的部位愈近主動脈、其他的危險因子愈多,預後愈差。
心導管檢查在狹心症診治上的角色
狹心症病患的預後,並非一定要做心導管檢查才能評估。高危險的病人則一定要接受心導管檢查,以期能及早減緩心肌缺氧,改善症狀。低危險的病患,是否要接受心導管檢查,則取決於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的療效、病患的職業或生活型態、與病人的選擇。一昧的鼓舞「胸痛」的病人接受心導管檢查,或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濫用一些「篩檢」工具(如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掃描),以達到「恫赫」病人接受心導管檢查的目的,甚至以心導管檢查做為「篩檢」狹心症工具的醫師,是沒有職業道德的。可嘆的是,卻又不乏這種「醫師」。
狹心症治療之目的
狹心症治療之目的在於減少症狀增進生活品質,減少併發症(如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塞),並期望能延長生命。值得一提的是,並非心臟血管愈狹窄的病人,愈容易得到併發症,或較容易死亡。臨床上與心臟血管狹窄程度最有相關的是病人的疼痛程度。 治療的目標不是心臟血管的內徑大小,而是必須整體評估病人,醫一個「人」而不是醫一個「病」。心臟科醫師不應汲汲於將狹窄的血管擴張,每一條狹窄的血管並非一定要「美容」一番,有時「血管美容」反而會帶來相當多的後遺症。
狹心症之主要治療方式
要達到治療之目的,必需多方配合,才能有療效。非藥物的治療(病患本身生活型態的調適),是治療成敗的關鍵。造成動脈硬化的原因,應予根除或有效控制。
針對狹心症本身,我們可給予特殊的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氣球擴張術輔以支架置放術治療。這三種治療,各扮演著特定的角色。某種治療可能適合某位病人,卻可能為其他病人帶來危害,加速疾病發展,或者延誤疾病治療的時機。我們無法論定某一治療的優劣。但是替特定的病人做整體評估後,參考以往的經驗,竭其所能,給病人一個最適當的建議,是一位心臟科醫師責無旁貸的責任。
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在治療狹心症所扮演之角色
誠如上述,臨床上與心臟血管狹窄程度最有相關的是病人的疼痛程度。心臟血管之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乃是擴張血管的治療,它對解除心臟缺氧引發的疼痛,有絕佳的效果(但對非心臟缺氧引發的疼痛則毫無效果)。二十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們,氣球擴張術無法減少併發症(如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的發生,對延長病患生命亦沒有幼纂C目前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的成必v約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約有百分之二的病人,接受此治療時產生急性併發症。但一時的成央]指順利以氣球擴張血管)並不代表永遠的穩定,約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病人,於一年內,經擴張的血管會再度狹窄。即使輔以支架置放術,仍有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病人,於一年內,血管會再度狹窄。但於一年後,擴張的部位即驅於穩定。
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在「撐大管徑」時,對血管本身便是一個損傷。這種損傷就如同體表受傷一般,傷口本身會有癒合的修補機制。但在心臟血管中,這種機制卻是造成再狹窄的重要因素。
總而言之,假使心臟血管已經狹窄至病人有嚴重症狀,藥物無法控制。經心導管檢查後,認為手術治療為病人帶來的好處,與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相類似(或者是病人無法承受手術治療的危險),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可以有效的減輕病人的症狀。若手術治療為病人帶來的好處,遠勝於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勉強實行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只會給病人帶來禍害,延誤病情。相反的,若病人血管阻塞並不嚴重,亦無明顯症狀,卻經人恫赫慫恿接受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不但無法得到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的好處(減輕疼痛),反而可能因此而造成血管狹窄,引起胸痛,加重病情。
結論
狹心症本身是一種全身的血管病變。心臟血管硬化決不會只影響一小段血管。狹窄的心臟血管,經擴張後未必就好於未擴張前(並非管徑愈大愈好)。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僅能有效的減輕症狀,無法完全解決狹心症為病患帶來的困擾。平時小心保養身體,注意病症的變化,慎選醫師仔細評估診斷。接受特定治療前,須仔細評估各種治療所可能帶來之好處與壞處,然後選擇一個目前最佳的治療,方能得到較佳的療效。千萬不要以為「胸痛」就是狹心症,病急亂投醫。